出版成果 | 歷時9年,甘肅民族出版社推出《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勘錄》(藏文,30卷)首次全文錄入,助推敦煌學深入發展
“這套書我們花了9年時間才完成出版,也是國內外首次以全文錄入形式出版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全書共30卷,2205萬余字(藏文),收錄了甘肅省內相關文博單位珍藏的敦煌藏文文獻6700余件。”9月5日,甘肅民族出版社社長、總編輯黨晨飛指著該社精品出版物陳列室內剛剛出版的《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勘錄》(藏文,30卷)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介紹道,這套大型文獻資料叢書是民族文字出版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是甘肅民族社聚焦甘肅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深耕民族出版沃土傾力打造的一部精品力作。
早在1900年,隨著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大量文獻的發現和傳播,世界各國學者對追溯其歷史淵源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其中除漢文文獻外,藏文文獻最為豐富。這部分藏文文獻記載了吐蕃統治敦煌60余年間和河西隴右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民族關系等內容,反映了當時敦煌的社會面貌,其資料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在國內外都是獨一無二的。甘肅省藏文古籍文獻編譯中心主任道周認為,少數民族古籍整理不僅能為學術研究提供真實可靠的第一手文獻資料,更是文化自信的必要前提,能夠促進全國各族人民充分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品格和深層內涵,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深褐色的燙金絲綢封面、16開精裝的30卷《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勘錄》整齊排列在書架上,有一米多長,充滿著歷史厚重感。“這套書主要收錄的是公元8世紀至9世紀的敦煌藏文文獻,是重構吐蕃時期西藏歷史文化和漢藏關系的重要歷史資料。”黨晨飛告訴記者,這套書所收錄的文獻主要有吐蕃時期敦煌的寫經校經情況及制度,吐蕃上層統治者間的往來書信及官私文書、民間契約、詩文等,記載吐蕃時期重要歷史人物抄經、校經及相關社會活動的文獻,以及諸如吐蕃的驛遞制度、部分地名等珍貴資料。
長期從事民族學出版工作的甘肅民族出版社副總編輯、《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勘錄》責任編輯之一隆英忠介紹說,甘肅藏敦煌古藏文文獻中的單紙社會文書,雖然在數量和內容上都比不上法藏敦煌藏文社會文書,但其中也有一些他處所不見的關于吐蕃歷史的珍貴資料,大部分資料目前尚未公布過。
這套書的出版對敦煌學研究有著怎樣的積極作用?敦煌研究院文獻研究所研究員、《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勘錄》主編之一勘措吉說,《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勘錄》第一次將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以全文錄入的形式出版,在敦煌藏文文獻的整理和保存方面具有里程碑意義。更重要的是,該叢書的出版問世,無論是在敦煌文化研究和藏族歷史文化研究等學術領域,還是在甘肅省文博事業發展方面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敦煌學研究、藏學研究帶來了一批新成果,有助于推動敦煌學和藏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
隆英忠介紹,《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勘錄》是“敦煌遺書數據庫”的子項目,將助力敦煌遺書數據庫建設,為實現敦煌文化藝術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數字化共享發揮積極作用,特別是將有助于學界深入了解吐蕃時期敦煌和隴右地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挖掘其中的時代價值,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現實意義。
來源 |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作者 |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