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點好書 |《敦煌莫高窟編號的考古文獻研究》《石窟考古專題叢書》亮相石窟寺考古青年論壇暨陜西師范大學石窟寺考古研究新成果座談會
石窟寺作為建筑、雕塑、壁畫等藝術的綜合體,承載著燦爛文明,傳承著歷史文化,維系著民族精神,是我國古代絲綢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輝煌燦爛古代文明的集中體現,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
為響應中央提出的“提高石窟寺保護與考古工作水平,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做出更大貢獻”的基本精神,“石窟寺考古青年論壇暨陜西師范大學石窟寺考古研究新成果出版座談會”于2021年7月10日在陜西師范大學順利召開,全國各地6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本次座談會。讀者出版集團所屬甘肅文化出版社受邀參會,由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敦煌莫高窟編號的考古文獻研究》《石窟考古專題叢書》等優秀出版物作為石窟考古新成果在本次座談會上作重要展示,并獲得與會專家一致好評。
《敦煌莫高窟編號的考古文獻研究》為2020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規劃項目。全書立足大量考古文獻資料,通過對四家編號原始文獻的整理、分析、對比和校勘,以表格形式全面呈現敦煌莫高窟諸家編號并作以對照,以注釋形式分析查找訛誤。張寶洲積十余年之功,對所有原始資料作以梳理和研究,對斯坦因、伯希和、奧登堡與張大千、謝稚柳、王子云考察成果中有關石窟編號的錯訛問題全部做了對照校勘與整理,逐一厘清查糾諸家編號中所存在的種種訛誤,并以校勘學、圖像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并予以補正。全書以文獻校勘與實地考察相結合,“以圖證史”和“以史證圖”相結合,首次對敦煌莫高窟諸家編號及對照關系作了深入系統的研究,選題創新性和學術價值無可比擬。全書裝幀設計充分凸顯敦煌元素,古樸精美、高雅端莊。
《石窟考古專題叢書》由沙武田擔任主編,全套叢書共包括五本專著,現已出版其中三本,剩余兩本《粟特人及其文化影響下的敦煌石窟絲路圖像研究》《沙州回鶻供養人畫像研究》也將與今年年底與廣大讀者見面。
莫高窟第156窟是歸義軍首任節度使張議潮的功德窟,也是歸義軍歷史中的標志性洞窟,因此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價值。作者梁紅與沙武田二位在《敦煌石窟中的歸義軍歷史——莫高窟第156窟研究》一書中,從洞窟營建史再探、彩塑主尊身份考、敦煌石窟歸義軍首任都僧統洪辯供養像考、供養人畫像研究等方面對莫高窟第156窟的保存現狀及洞窟各壁圖像進行了綜合研究,對張氏歸義軍歷史有了新的發現和認識,對歸義軍首任節度使張議潮相關問題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有了重要突破。
莫高窟第9窟營建于晚唐張氏歸義軍政權后期,是敦煌壁畫繪制傳統由中晚唐向五代宋過渡的原創性洞窟。魏健鵬所著《歸義軍時期吐蕃移民家窟——敦煌莫高窟第9窟研究》一書,從洞窟遺存保存狀況、洞窟各壁圖像內容分析、洞窟壁畫中的吐蕃與粟特因素分析、洞窟營建者身份探討、洞窟營建思想分析等方面重點解讀敦煌莫高窟第9窟。全書語言精練,資料翔實,觀點鮮明,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中原東部唐代佛堂形組合式造像塔調查》是集中研究唐高宗、武則天和玄宗時期流行于中原東部的佛堂形組合式造像塔的學術著作。作者朱己祥搜集、整理了河北、北京、山東、河南等地已知的108座佛堂形組合式造像塔(含散石)資料,并按省份依次對所有造像塔進行編號,逐一闡述其研究現狀、構件及其圖像、銘文等內容。
本次會議旨在推動石窟寺考古工作向前向好發展,會上各位青年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就石窟寺考古的新問題、新思考展開激烈討論,在交流中拓視野,于協作下開新局。與會專家學者對我社出版的四種圖書給予了高度贊揚,對甘肅文化出版社的工作態度與專業素養進行了高度肯定,我社也將繼續以最大的熱情服務各位專家學者,加強圖書的精編精校,與各位一起講好石窟寺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攜手共進,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貢獻一份力量。